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wangshilai的个人空间 http://www.13so.net/?3707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曲剧名家 海连池

已有 436 次阅读2011-11-4 13:16 | 曲剧

海连池,男,1945年生,回族,中国河南郑州。供职于郑州市曲剧团,现居英协文化有限公司。代表作有《卷席筒》。

家庭简介  海连池两个孩子,男孩的叫海波,毕业于省戏校,女孩的叫海英,毕业于市戏校。儿媳耿梅也是团里的演员,在《卷席筒》中扮演苍娃的嫂子张氏。海老师的妻子叫张继,外号信箱,长得漂亮。

  海老师的父亲叫海昌明,是个鞋匠。海老师弟兄六个,没姐没有妹子,把他当成一个女孩子,穿的红棉袄,洗碗打灶做针线活。十四岁在白沙街掌鞋,参加业余剧团,有名的不怕累、不怕苦、不怕热、不怕脏。先拉乐器后唱花脸。到郑州后,被剧团保送到训练班,保送到戏校。在一次救场中把自己救红了。

人物生平

  1974年,省团市团分开。开始主演《卷席筒》。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海连池

[1]

一路上受尽了饥饿熬煎……”,

这脍炙人口的《卷席筒》唱段,几乎是家喻户哓。人们想起了《卷席筒》,就想起了河南曲剧;想起了小苍娃,就想起了海连池。可见《卷席筒》成了曲剧的代名词;小苍娃也就成了海连池的别名。由他主演的 《卷席筒》还被拍成电影。

  后任郑州市曲剧团团长。当时搞一个“苍娃公司”,一个“卷席筒公司”,最后归纳到一个公司。开始研究汽油,在这个废油中间买回来以后研究。由于这个生意有别的公司涉嫌作假,致其亏损二百多万。

  后来养蝎子,共投二十万。因上当受骗,被人家拿住他的名誉做宣传,致老百姓就上当。海老师说:凡是经过他卖的蝎子,人家赔多少我还多少,全部还完。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海连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广泛吸收京剧,越剧,豫剧和其它地方剧种的声腔艺术与表演技巧,使之融化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磨炼着,充实着自己的艺术个性.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节奏,恰如其分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化的动作巧妙地结合到传统的程式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表演动作和表演方法,实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转化,逐步使自己的艺术进入了美的层面和较高的艺术境界.

  海连池在艺术上追求真情实践和时代意味.他注重透过剧中人物寻找意蕴的丰富和情感上的事实,寻找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和"亮点",还剧中人物一个"实实在在"的面目,把自己深刻的体验和充盈的激情赋予人物,让所演的人物真正"灵魂出窍",通体闪光.

  海连池在艺术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勇攀高峰,他经常奔波于农村和厂矿,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艺术,献给人民,要为曲剧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代表剧目是:《薛刚反朝》,《卷席筒》,《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4 20:22 , Processed in 0.040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