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琴倾月船的个人空间 http://www.13so.net/?4273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朱昌耀对南派二胡的发展----朱春光

热度 8已有 790 次阅读2014-2-2 11:01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刘天华建立二胡学科,主张“中西合璧”,主要体现在创作及技法两个方面。

创作上刘天华吸收的西洋的作曲法,尤其时后期作品。技法上则左右手均有改进:左手的触弦点、揉弦、把位较传统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右手的运弓也突破了传统的短弓为主,长弓得到了有限的应用(从刘天华遗音《空山鸟语》、《病中吟》可以感受到)。而现代二胡流畅通透的长弓其渊源即是刘天华的“长弓的有限应用”。

但是根据现代二胡发展的普遍倾向来反观刘天华的“中西合璧”,人们的理解大多“西而不中”而不是“中西合璧”。普遍认为二胡的演奏左手一定是指端触弦、滚揉的好;右手一定是流畅通透的长弓为好,否则甚至是被认为是不会拉二胡,尤以北方为甚。

听北方学生甚至老师演奏南方乐曲总是“侉味”过浓“柔美”不足;而南方演奏家演奏起北方乐曲则有“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甚至有人贬之为“娘娘腔”。前者是主观上不接受南方风格,甚至贬斥南方风格;后者是主观上虽然接受了但学得不像。其实刘天华的“中西合璧”不仅局限于“中西”,“南北合璧”未尝不可。子曰:“……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这未必是对“北方之强”的肯定与赞美。“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这也应该是音乐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朱昌耀的二胡演奏师承名师甘涛、瞿安华、马友德几位教授。但朱昌耀并没有囿于某一家,而是博采众长,对于甘涛的运弓、瞿安华的韵味,马友德的指法,以及各家各派的技法特点都能够吸收、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法,为他的“新南派二胡”创造的必备的技术条件。

技法是手段,音乐才是目的,手段承载着目的。

朱昌耀演奏技法上的融会贯通前提是他对“南北合璧”的充分认识。北方一味“强悍”和“阳刚”未必不可以融入一些南方的“绵柔”和“优美”,反之亦然。实际上当南方的“小、细、轻、柔”长期不得扬弃时,早已造成了听觉疲劳。作者曾经以“蒜泥黄瓜拌‘竹丝’”来比喻。“大餐(比如读《春秋》)”吃腻了就听听“江南丝竹”调调口味。作者相信把江南丝竹的“小、细、轻、柔”作为调味品的人是不少的。因此江南丝竹必须注入新鲜血液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具有生命力。朱昌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通晓南派二胡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派二胡运弓的流畅通透,指法的扎实饱满,使他的二胡音乐在不失“江南秀美柔婉,富有情韵”的同时又充满了阳刚之美。

朱昌耀扎根江南丝竹、江南民歌、戏剧的土壤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是他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并且,无论作曲,还是演奏,这一因素一以贯之。

如果脱离根基,追求标新立异,结果海市蜃楼,虽然难得一见,却也是昙花一现。

1

路过

雷人
5

握手
2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dd 2014-6-25 04:42
  
回复 guqun123 2014-9-10 20:31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5 12:46 , Processed in 0.0363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