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谱风

标题: 初用QM的一些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走一走    时间: 2017-10-7 15:06
标题: 初用QM的一些体会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走一走 于 2017-10-7 15:23 编辑

    以前工作室的作品配器、制作和录制大多是交响乐团,用的都是线谱,一般采用Sibelius、Overture等软件来制谱,遇上大众的合唱团录音及好友的合唱作品辑出版,使用“作曲大师”等多声部简谱软件根本无法达到我的要求。无奈之下,我用“飞腾4.0”排版软件来制作简谱的合唱多声部乐谱,虽说该软件勉强能胜任,但毕竟它是一款专业的排版软件,与音乐毫不相关,制谱过程异常繁琐,苦不堪言!前段时间我给一个地州的戏曲乐团录制一部90分钟的戏曲音乐,看到他们那混杂着五线谱、简谱、琵琶谱、主弦谱、锣鼓谱等的手写总谱,让我实感头晕,心里暗下决心要寻找一款最起码能实现简线合一的制谱软件......
    虽说09年左右就耳闻QM,但那时的交响乐团真录,都是MIDI完成小样,Cubase自动生成线谱,MIDI导出就交给Sibelius完成线谱排版,最后发给乐手,简谱使用率并不高。好几年前给著名的中国民乐软件公司KongAudio创作中国民乐的新品演示曲后,愈发深谙了简谱的魅力,加之自己对音乐更深的学习和理解,明白了“简谱成就中国音乐几千年”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QM3259向我走来了,虽说QM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是我才使用QM,对软件还不太熟的关系,但作为一名曲作者,我觉得更多时间应花在作品本身而不是排版),比如:简谱转线谱的时候,铜管乐等的首、固调的移调还不智能、调号要手动插入;自动排版还有待规范;论坛下载专区资源分散等,这些问题还有待完善,相信以后会更好。
    但,QM让我实现了梦想,完成了以前不愿做的事情,论坛里各种精彩纷呈的学术文章让我看到了希望,激动不已,我从此会在QM安家。祝愿QM日趋成熟,让更多的中国优秀音乐作品走向大众,走近老百姓!
    力挺QM!为国产音乐软件喝彩!
作者: yangt    时间: 2017-10-7 17:56
“简谱成就中国音乐几千年”  阿拉伯数字传过来也没几千年啊。还真不知道中国古时候怎样来记谱。
作者: 天马行空走一走    时间: 2017-10-8 17:21
yangt 发表于 2017-10-7 17:56
“简谱成就中国音乐几千年”  阿拉伯数字传过来也没几千年啊。还真不知道中国古时候怎样来记谱。

您说的非常正确,“简谱成就中国音乐几千年”这句话的确是个笼统的说法。数字简谱的雏形其实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后被法国人推广而出,经历几百年无数改良升级后,老欧称之为“加—帕—谢氏记谱法”,我们称之为简谱,此记谱法后经日本传入我国。
    由于我国是目前还在官方使用简谱的最大国家,大众认为简谱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无可厚非。现在一些国人把简谱说成是中国人发明的,而十二平均律说成是外国人发明的,这是一种很滑稽、以使用人数多来评判历史的认知怪象,我们大多也只能人云亦云,呵呵罢了
    “加—帕—谢氏记谱法”传于我国之前,我国最早的记谱法还真是众说纷纭,归纳一下,也就是文字谱(吕字谱、宫商字谱等)——俗字谱——减字谱(二四谱)——工尺谱,律谱和文字谱二种系统的一个并存发展过程。
    我还真佩服我们的祖先,那时的文字居然可以唱出歌来,

附图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既文字谱,是唐人手抄本的《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丘明,据传为孔子所作。



作者: 太阳阿福    时间: 2017-10-8 18:28
说得好,“力挺QM!为国产音乐软件喝彩!祝愿QM日趋成熟,让更多的中国优秀音乐作品走向大众,走近老百姓!

作者: 音乐空间    时间: 2017-10-9 09:33
确实用起安逸,方便,简洁,容易上手,做出来的谱子还漂亮
作者: 天马行空走一走    时间: 2017-10-11 12:13
音乐空间 发表于 2017-10-9 09:33
确实用起安逸,方便,简洁,容易上手,做出来的谱子还漂亮

是的,的确不错,同感
作者: foolishbug    时间: 2017-10-12 11:37
给楼主加油!祝尽快熟悉PPF的各种功能和使用,做出更多的好作品




欢迎光临 谱谱风 (http://www.13so.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