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alaoni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线混排谱] 琴歌【阳关三叠】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7-25 23:3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2-7-25 23:57 编辑

关于我在 15# 所述的简线混排中简谱行首需要加简谱的谱号调号的主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下去。

15# 展示了这么个东西:

简谱行首的 是一个简谱的调号,它是一个键盘,园点指的键位是 F ,表示此曲为 1=F。
这种标示方式是看图识字,是小儿科,难上台面。
另外有一种高一层次的标记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个符号 ,它的定义是标准音,即小字一组 a ,也即第二间上的音。

这个符号与字符组合,如 ,就构成简谱的调号。
上半部分的 6 表示第二间为 6 ,推算可得 1 在下加一线,也就是说它所示的调号是 1=C 。
以此类推 表示第二间上的音是 3,1 就跑到了第一间,即此调为 1=F 。

下面是简谱三种调号的表示法:


用到本曲:(简线上下完全对应,同时解决简谱行首空白的问题。)


点评

呃。。。俺觉得那个键盘不好看,而且图标又小,看着费劲。。。  发表于 2012-7-25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42:56 | 只看该作者
zpshencn 发表于 2012-7-24 13:25
Daplobie先生所说“一拍中的四个音符的间距莫名其妙的不一样”,是指这样的情况吗?

沈老师都让我给气晕了,连我的名字也给写错了哈。真对不住。。。

点评

主要是沈老师米有领会狗狗是大耳朵狗狗的说~ ^L^  发表于 2012-7-25 23:53
真的是给你们俩个气糊了。  发表于 2012-7-25 23:51
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7-25 2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0:0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laonie 于 2012-7-31 09:14 编辑
zpshencn 发表于 2012-7-25 11:29
我不懂什么理论,只是从我们原先对混排的讨论和理解来说,QM做五线谱还不成熟,差距不小,现在还不能说 ...

原来您是把混排中的简谱也作为线谱对待而为此发明了相应的谱号和调号。我的想法则比较简单,看到的是简谱,那么就想按照简谱的思维习惯去编排。我曾一度在这首谱子中的简谱行前放过相应的调号标记1=F,但过后瞧来瞧去总觉得别扭,也许是受了常规的简谱排版意识的影响,行行有调号看着很不顺眼,所以就取消了。没想到老师对此则另有独到见解和创新,再次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0:25:24 | 只看该作者
dalaonie 发表于 2012-7-25 16:42
沈老师都让我给气晕了,连我的名字也给写错了哈。真对不住。。。

看来沈老师的火气还挺大呢,注意别伤了身子哈,狗狗可赔不起呢。您老要这么想,狗狗入行不也就才一个月多一点嘛,这个不会,那个忘了,您就权当护理狗宝宝吧。您不是说了嘛,您也是这样过来的呦。想开了,您就不会生气了。虫妹好心帮我却也无故被挨骂,狗狗真的是过意不去啦。赔罪,赔罪!{:soso__1620823281082563426_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7-26 09:1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2-7-26 09:42 编辑

抓住 Dalaonie 的稻草继续侃混排。

其实前面所讨论的简线混排都不是真正的简线混排。



一行简一行线,上下对齐,实质上该称作简线对照或简线互译。
就像有一些外文读物那样,一半外文一半中文,互相对照排版一样。
只不过上图所示的是排版比较好的对照谱,比书市和网传的所谓混排好得多。
达到了上下简线诸元素完全对齐的基本要求。
而真正意义上简线混排不是这样的。
简谱线谱不是简单的互相对照或互译。
如下面,歌词上面是简谱,下面是钢伴谱。
除了节奏上下完全对齐外,简谱是简谱线谱是线谱,完全不同。
这才是真正的简线混排。



南天老陈和我都有多首真正的简线混排谱上传论坛,诚邀谱友光临。


点评

来看沈老师扫盲的说,嘻嘻~ ^L^  发表于 2012-7-26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7-26 09:23:24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錯了,把古曲用五線譜和簡譜打出來,很厲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3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laonie 于 2012-7-31 09:17 编辑
zpshencn 发表于 2012-7-26 02:14
抓住 Dalaonie 的稻草继续侃混排。

其实前面所讨论的简线混排都不是真正的简线混排。

愿意跟着您的思路继续神探!同时也许会随时发出点其他声响,意在对简线混排做进一步探讨!

     您对“真正的简线混排 ”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有3个论点:1.一行简一行线,上下对齐,应该称作简线对照或简线互译。 2.简谱线谱不是简单的互相对照或互译。 3.除了节奏上下完全对齐外,简谱是简谱线谱是线谱,完全不同。这才是真正的简线混排。
     在您的启发下,我的理解是,真正的简线混排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一行简一行线,上下对齐形式。即所谓的简线对照或简线互译。如果再进一步说明,那就是简线内容(包括调号、节拍、节奏、音高等)完全相同。其二,简线各自的内容不同。前者就是我所制谱的阳关三叠;后者那就是您在这里所列举的范例。
    因此我认为,简线混排是指一种简谱和线谱的混合排版形式。它至少包括上述所提的两种形式。既然“一行简一行线,上下对齐”系简线混排之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就不应该再以谁是真正的简线混排,谁不是真正的简线混排来进行区别了。
     再说一点,关于简线前面的那个直连谱号。我在用QM软件进行简线编排的时候,曾在梅花三弄里试用了不添加直连谱号的方法,仅就互译谱来说,可谓简洁明了。在阳关三叠里则有意试用了这个直连谱号 ,但总觉得不伦不类。如果这个直连谱号用在您所提的“真正混排”里,那倒是很合适,也是名符其实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这个直连谱号,那么,您也就不会感觉到我的阳关三叠的简谱前“空荡荡”了。如果这个看法成立的话,那么,您所谓的抓住了我这颗稻草,实则也是抓错了。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7-26 17:17:40 | 只看该作者
1. Dalaonie 的理解和说法是对的。

2. 对于简线混排更准确的定义,我前面用了“真正的”和“不是真正的”的措辞,其实我的愿意并非如此。没有什么“真正的”和“不是真正的”之界定,也就是不能说简线混排有对照(互译)式和间线联合式(权以此冠名)两种形式。比较准确的分类简线对照(上例中的《阳关三叠》)和简线混排(上例中的钢伴片断)两种形式。而我们把《阳关三叠》类谱称简线混排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更为大家接受。毕竟像上例钢伴这种混排谱档次很高,认同此种形式并试做过的目前据我所知只有三人。

3. 关于《阳关三叠》式简线对照谱中直连谱号的问题,Danaonie 能看到这一层面已经非常可喜,的确有此问题。南陈我曾多次讨论过此问题。用直连谱号把简线两行连起来,是有概念紊乱之嫌的。直连谱号是在总谱中连接一个组的,而对照谱的上下两行不是一个组。(所谓“真正的”混排谱中直连谱号的用法就是对的。)所以直连谱号用在对照谱中是不妥的。Dalaonie 如果浏览我们以前上传过的很多简线对照谱,可以看到我们不用直连谱号的情况比较多,(不用直连谱号,在一定程度上如 Dalaonie 所说避免了“空荡荡”。)

再次重申,所侃为娱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4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laonie 于 2012-7-26 10:58 编辑
zpshencn 发表于 2012-7-26 10:17
1. Dalaonie 的理解和说法是对的。

2. 对于简线混排更准确的定义,我前面用了“真正的”和“不是真正的” ...

   我仍然坚持我的看法,也就是您所说的通俗说法,即把简线内容完全一样的简线对比形式作为统一概念下的一个内容来考虑。
     关于学术问题,我乐意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并非娱乐。至于交流方式,更乐意接受娱乐的轻松氛围。就像我的签名一样,“笑一笑,少一少”。希望我们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些有益的探讨。         提个小建议,为了进一步引发广大谱友对您的新发明感兴趣,可否来个不记名投票,调查一下究竟有多少人希望在简谱的空荡荡处添加其他符号。
     仅是建议,可不必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7-26 18:10:2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soso_e113:}

点评

感谢第一个支持者!  发表于 2012-7-26 1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4-29 03:50 , Processed in 0.0635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