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1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道阿炳的《二泉映月》但我们不该忘记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是近现代音乐史上作出很大贡献的杨荫浏先生,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他记录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58:17 | 只看该作者
1950年暑假,杨荫浏、曹安和带上从外国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去无锡,为民间盲艺人阿炳录音。录音地点定在无锡三圣阁,当时在场的人回忆说:“1950年9月2日晚上七点半,杨荫浏和曹安和在三圣阁内静静恭候着阿炳的到来。阿炳刚进门,就大声喊:杨先生,杨先生久违久违,想煞我了!杨先生闻声出迎,手挽手把阿炳引入阁内,代他放好乐器,请他入座。小叙片刻后,阿炳问:怎么录法?杨先生说:我喊一二三后,你就像平时那样拉,从头到尾奏完一曲,中间不要说话。杨先生接着问:你先拉二胡还是先弹琵琶?阿炳说,你先听听胡琴再说。杨先生于是要求在场人员保持肃静并要曹安和先生做好录音准备。录音机启动,钢丝带缓缓地转动起来。这首阿炳多少年来琢磨修改过无数遍的乐曲,一下子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两位著名的民族音乐教授被震慑住了。杨先生还暗暗向我竖起大拇指。”(见黑陶《二泉映月》,新星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这次,杨荫浏录回包括《二泉映月》在内的阿炳的六首曲子和十番锣鼓。暑假结束后,录音带回天津。吕骥听了非常高兴,要拿回去听,结果,把钢丝弄断了。幸好后来接上,没有造成损失。

  那时候资料不多,这些声音资料,杨荫浏自己保管。办公室里一个小架子,他把录音钢丝磁带一个一个标好,放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59:35 | 只看该作者
阿炳原名华彦钧。拉二胡的“瞎子阿炳”,在当年的无锡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他3岁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学习鼓、笛、二胡、琵琶各种乐器,12岁就能熟练地演奏各种道教音乐,以后被誉为“小天师”。
有一天,流芳声巷杨宅请他们去做道场。当天,杨宅门外临时用毛竹搭了个高台,一个穿鲜艳龙袍图案的拜忏道士手拿宝剑在台上挥舞作法,下面穿黑色道服的道士们在打鼓、合钹、吹管、敲木鱼,有的拉二胡、弹琵琶奏出美妙动听的道教音乐,热闹非凡。在人群中,杨宅的两个小男孩很好奇地看着。大人告诉他们,这是道士在降妖驱魔,为死者超度亡灵,祈求上天赐福。小家伙对大人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反而关注道士手中的乐器,美妙的道教音乐很吸引他们。而两个孩子中年龄小一点的弟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奠基人与开创者的杨荫浏。
交情
在学习中,杨荫浏了解到,阿炳为何有如此功力。原来,在冬天,为了弹好琵琶,阿炳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练二胡时,将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叮咬。他还了解到阿炳父亲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杨荫浏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切都是勤奋啊!而这一段学习,使杨荫浏的琴艺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学到了不少民间乐曲。
但杨荫浏的父亲没有看到这一方面。他看到的是阿炳缺少礼貌,处事随便,没有颖泉老成,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小道士一起,于是就中止了儿子和阿炳的学习。可杨荫浏还是深深地思念着阿炳——这位埋没在民间的道教音乐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终身影响。
1937年春天,杨荫浏回无锡度假。这时阿炳已44岁,双眼早已失明,他从雷尊殿的当家道长变成一个潦倒不堪的街头艺人。族人看他孤单一人,难以生活,便介绍江阴农村贫穷善良的寡妇董彩娣同居照看。于是,无锡街头巷尾,人们经常看到蓬头垢面的董彩娣牵着身穿破旧长衫、戴一副墨镜、腋下夹着的一根小竹竿的阿炳,在无锡的大街小巷走着。阿炳背上背着一把琵琶,胸前挂着笙、笛,二胡在他手中咿咿呀呀地拉着。顿时,空气中飘扬着卖艺乞讨所奏出的凄厉欲绝的二胡声,彷佛诉说自己遭受磨难的悲歌。人们听到这断肠之音,也都忍不住感叹。
不过,阿炳虽然穷困潦倒,仍然坚持他的“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他为人正直厚道。
回到家乡的杨荫浏自然忘不了启蒙老师。阿炳虽看不见他身影,但记得他的声音。异常激动地握着他手。而谈话自然三句不忘本行,又谈起民族音乐。当阿炳知道琵琶曲《将军令》,便要杨荫浏拨着他手指,在琵琶上摸到了《将军令》曲调“澈鼓”的弹奏方法,直到熟练了才罢休。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炳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也越来越虚弱。1947年,他的肺病发作了,剧烈地咳嗽,再也不能到街上卖艺求乞了,无锡的街头小巷人们也不再听到阿炳那凄惨、悲凉的二胡声了。
1916年秋,杨荫浏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 师范),22岁时以优良成绩毕业,任石塘湾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国文教 员。一年后,入无锡辅仁中学学习英文、数理。1923年毕业。同年入上 海圣约翰大学,先后在经济系(1950年8月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即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
、文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担任该校国乐 会会长,经常参加各大学举办的音乐会。
杨荫浏自幼酷爱音乐,每当道士做法事时,总要去听他们的演奏。 七八岁时,便同哥哥杨荫溥一起向三清殿年轻道士颖泉学习箫、笛、 笙、胡琴等民族乐器☆后来又跟雷尊殿道士阿炳学习琵琶,可惜他父亲 不喜欢阿炳,阿炳仅教了他两个半天。12岁时,他由老师黄绪初介绍入天韵社,师从吴畹卿学习。天韵社是江南著名民间音乐(昆曲)团体,社友 皆无锡音乐界名流,社长吴畹卿的笛、三弦、琵琶功力深厚,并精研音 韵之学。杨荫浏入社后,除学习乐器外,对音韵、音律、乐器构造等发 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参予天韵社与来访的美国音乐家亨利爱希姆在圣公 会的中、西音乐交流。
民国初年,美国人郝露易女士来无锡圣公会做传教士,她有较高的 音乐修养,杨荫浏曾从郝露易学习英文、钢琴和西洋音乐乐理。1921 年,又向她学习和声、对位、复调等西洋作曲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杨荫浏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 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为了示威 游行宣传需要,他将《金陵怀古》曲调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 红》词,用以鼓舞人心,这首歌曲影响深远,迄今还在全国广泛流 传。1926年2月因家贫辍学。回乡后,先后在辅仁中学、工商中学、县 初中、荣氏女校、无锡美专、宜兴中学任教。其间曾短期担任无锡通俗 教育馆馆长。
1929年,杨荫浏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先后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 的编辑工作。1931年,基督教成立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杨任委员、 总干事。1932年赴北京与燕京大学刘廷劳博士编译修订赞美诗,并共同 主编宗教期刊《紫晶》及《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 栏。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941年。杨所编辑出版的赞美诗集《普天颂 赞》,获国际圣经展览编辑优良奖,所载赞美诗在国内外教徒中广为传 唱。
杨荫浏在北京期间,在燕京大学音乐系旁听作曲、西洋音乐史和音 乐欣赏课;并在该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英、法等国有关音乐的专业书 籍。
1936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 音乐史。1937年暑假回无锡度假,后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不能 北上。8月下旬去南京, 暂代中央机器厂总务主任,12月,随厂迁湘潭,翌年8月迁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0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5:53:15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杨荫浏,张充和的神色变得活泼起来:“杨荫浏人也很好玩,典型的一个absent-minded(跑神,不专注),我们在昆明的时候就住得近,也在一起做事。记得那时候,他一天到晚在打算盘,我觉得奇怪,问他,他告诉我,他在计算音乐里的节奏。呵呵,他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原来是在给音乐算节奏!”
  屋子里,一时充盈着张先生的笑语欢声:“我到重庆以前,先在昆明做事,在教育部属下的教科书编辑委员会,跟沈从文、朱自清他们一起编教材,我管诗词、昆曲、音乐这一摊,沈先生管现代小说,朱自清管散文。那时候西南联大刚成立不久,沈从文同时在西南联大任教,我就和我三姐他们一家住在一起。我们花二十多块钱租了一个大佛堂,有四间小房可住人。前楼是沈从文一家,我住后楼;杨荫浏刚从后方来,住在旁楼;在西南联大管行政的杨振声,住另一个旁楼。我们几家人那时候吃、住都在一起。杨荫浏在昆明学校教音乐和算学,每天夹着个本子急匆匆跑去上课,房门永远不锁,见什么人都点点头,说:‘对不起,对不起!’其实我知道他心里总是在想事。有一回我和杨振声、梅贻琦几个人,老远的跑到昆明学校去看他,他看见我们,点点头就走过去了,我们只好直接到他房间去了——他的房门永远开着的,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恍然想起我们是他的客人,慌忙从外面跑回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
  张先生说着呵呵笑起来,“杨荫浏研究的乐理方面的事情,我一点都不懂。他本来是学科学出身的,听说从前在燕京大学,他教的不全是文科,还有理科。他的笛子吹得很不错,经常为我们唱戏吹笛子,一板一眼的,很讲究。可他不会背曲,吹什么都得看谱,所以他把我唱的很多昆曲唱段都翻成了五线谱。他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为很多赞美诗作曲,可是,他从来不向我传教。我的一个侄女当时和我住在一起,也信教,倒是一天到晚地向我传教。”

   ----摘自张充和讲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5: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21 10:3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详细的故事,祖辈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埋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2-16 17:2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非常好,感谢老师的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2-27 12:26: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涨知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4-20 17:15 , Processed in 0.0556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